关于有毒蓝藻更详细的资料可查阅附件1支持性文件《水中的有毒蓝藻》。
1)概述
蓝藻是光合作用性细菌,与藻类有某些共性。显然,它们具有叶绿素 a,在光合作用时 释放氧。最初命名的菌种是蓝绿色的,因此它们统称为蓝绿藻。但由于产生的色素不同,其 中许多不是蓝绿色,它们的颜色可从蓝绿直至棕黄和红色。大多数蓝藻是光能利用菌,但也 有些是异养生长。它们可呈分散的单细胞生长或呈多细胞的丝状或菌落状。在显微镜下根 据他们的形态可鉴定到属、甚至种。有些种属在水面形成“水华”或浮渣状,而另一些则分散 混居在水中或水底。有些蓝藻能通过细胞内气泡调节其浮力,而另一些则能固定溶于水中 的元素氮。就公共卫生意义而言,蓝藻最重要的特性是其中有些种属能产生毒素。
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表11.1所示,许多蓝藻能产生强毒素。在8.5.1.节中也谈到蓝藻毒素。每种毒素都 有其特性,涉及肝损害、神经毒性和促癌作用。报道的急性中毒症状有胃肠功能紊乱、发热 和皮肤、耳、眼、咽喉、呼吸道刺激。蓝藻在人体内不能增殖,因此没有感染性。
3)感染源
蓝藻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海水并以淡水环境最多。某些环境条件如日 照、富营养、水流平缓与温暖气候状态都能促进其生长。依种属不同,由于悬浮细胞密度很 高会使水呈绿色,有时会形成水面浮渣。这样的细胞集聚会导致毒素浓度增高。
4)感染途径
潜在的健康风险公共卫生的关注在于通过摄入饮用水、娱乐用水、淋浴、还可能因服用 藻类食品补充剂而接触毒素。对许多种毒素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反复、慢性的接触,但有时 急性中毒更为重要(例如鞘丝藻毒素、神经毒素、类毒素)。曾发生肾透析病人用了未经充分 处理且含有高浓度毒素水而致死的事例。牙科接触可导致皮肤和黏膜刺激并可能产生变态 反应。
5)对饮用水的意义
在大多数地表水体都存在低密度的蓝藻。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出现高密度的“水 华”。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导致的生物快速增殖)会促进蓝藻形成水华。减少发生“水华”的 控制措施包括实施流域管理以减少水源养分输入,通过调控保持河水流动和水的混合技术, 可消除水库分层并减少沉积物营养盐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