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渗透膜的异常情况
例如河北某电厂采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生产水源,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 反渗透的预脱盐和传统的阳、阴离子交换工艺。该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2号反渗透装置在2019年9月出现异常情况。其给水压力、压差、产水流量和脱盐率均出现异常,如图1所示,给水压力增大了约40%,压差由0.13 mpa增加到0.55 mpa。图2是化学清洗前后产水流量与脱盐率随时间变化图,由图2可知,产水流量由55 m3·h-1降至37 m3·h-1,脱盐率由93.84%降至90.80%,下降约3.2%。
反渗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般认为出现下列现象之一者属于异常情况,反渗透膜需要进行化学清洗:膜产水透过量下降10%~15%;装置的脱盐率降低10%~15%;膜的压力差增大10%~15%。常见的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流量、脱盐率和压差上,检查原因首先排除原水水质是否发生变化。对于轻微的膜污堵进行简单的循环清洗即可,较严重的膜污染或者结垢情况则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2 反渗透膜化学清洗药剂的选择
当确认反渗透膜组件被污染后,必须进行化学清洗。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须采用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反渗透膜的污染或结垢受其污染物的种类、膜本身的材质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如表1所示,碳酸钙垢和硫酸钙垢的清洗主要采用酸和edta盐;微生物和细菌污染采用非氧化性的杀菌剂;铁污染的来源是管道或过滤器中腐蚀的铁,主要的清洗药剂为亚硫酸氢钠;无机胶体污染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再生水的预处理不当,产生的无机胶体进入到反渗透系统,清洗方式主要采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
3 反渗透膜化学清洗过程注意事项
3.1 清洗前准备工作
根据反渗透膜出现的异常现象,确定反渗透确实需要化学清洗。对反渗透膜上的污染物或结垢物进行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物或结垢物的化学成分,进而根据表1确定需要采用的化学配方。化学清洗前检查电加热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确保清洗液的温度不低于15℃。
3.2 清洗药液的配置
化学清洗药剂的配置是化学清洗过程的基础,其中要药剂的浓度直接影响化学清洗的效果。按计算好的药剂量将药剂倒入化学清洗箱中。注水至化学药箱满液位线时,启动清洗液循环泵,循环搅拌5 min左右,使之充分混合。检测其ph值,调节ph值至要求范围内。
3.3 浸泡
浸泡是反渗透化学清洗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既可以使化学液与污染物有足够的时间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又能让污染物从膜的表面脱落,溶于化学液中,达到化学清洗的目的。在化学清洗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浸泡时间。
河北某电厂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合对反渗透进水硬度、ph和碱度的化验分析以及阻垢剂的加入量分析,判断异常原因是碳酸钙结垢。化学清洗后给水压力、压差、流量和脱盐率变化如图1、图2所示,可见化学清洗后2号反渗透装置运行状况良好,压差在0.40 mpa左右,脱盐率在92.41%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恢复到化学清洗前,脱盐率下降到81.1%。检查清洗记录发现技术人员未严格按照化学清洗步序,导致反渗透膜在化学药剂中的浸泡时间不足,未达到化学清洗效果。
3.4 循环清洗过程
循环清洗是反渗透系统化学清洗的主要过程。该过程中化学液与膜内部污染物发生物理的动力接触,进一步发生渗透、摩擦、剪切等反应,从而达到化学清洗的目的。清洗过程中清洗液的ph值是重要的测定参数,通过ph的变化可以判断系统清洗的状况和清洗阶段。现场可采用精密试纸法或便携式ph仪进行检测。
4 结论
反渗透进水水质的变化,使得反渗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压差升高、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同时增加运行维护工作量。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各项给水指标,判断污染类型,确定化学清洗药剂,同时在化学清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清洗剂的温度和ph值,保证足够的浸泡时间,使得清洗剂和污染物可以反应完全。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证反渗透给水品质,可以有效地降低反渗透膜污染,延长膜清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