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通过减慢水系统中新的菌落生长速度而影响生物膜的生长,但这只对浮游的微生物部分有效,不能消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单用紫外线并非一种有效的消毒方法,通常需要与常规的热水或者化学消毒方式联合使用,提高杀菌效果,同时延长消毒的间隔时间。
在185nm的紫外线照射下,水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羟基自由基,该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氧化水中的部分有机物,从而达到降解toc的效果;在253.7nm的紫外线作用下,水中臭氧会发生催化分解作用,最后生成co2和h2o,从这一作用过程来看,使用紫外线有利于在纯化水臭氧消毒后对臭氧进一步降解。
紫外线的杀菌原理和生物体内的核酸相关,核酸主要成分为dna或rna。这些物质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并且在紫外线波长为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杀菌效果因紫外线波长而异,波长在254~257nm范围时杀菌效果最佳。通常,纯化水系统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时,辐射光谱能量集中在253.7nm左右。另外,还选用污染少、耐高温的石英套管,透过率高达90%以上,进一步提升杀菌效果。
紫外线杀菌的缺点在于只能减缓生物繁殖速度而不能瞬间杀灭细菌,并且只能对系统内90%的微生物菌起作用,因此,紫外线杀菌不能取代巴氏消毒等方式来进行周期性消毒或杀菌。
紫外线杀菌器通常安装在纯化水系统中的反渗透装置和edi装置循环回路,以及纯化水储存与分配管网回路,并与巴氏消毒等消毒方式组合使用,以防止系统中微生物指标的过快增长。
在使用紫外线杀菌器时,应注意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通常更换周期为6000-8000个小时。另外,如果纯化水系统需进行周期性巴氏消毒时,在系统设计时应选择耐高温的紫外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