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的国家,都将单纯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城市用水的危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水回用。中水回用目前主要是以回收城市污水为主,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充分循环。
1、中水回用标准及方式
1.1国内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情况
198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是我国有关城市杂用水水质的第一个部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洗车、扫除等生活杂用水水质要求。2002年中南市政设计研究院主持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上升为国家标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修订中将杂用水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消防和建筑施工用水。
1.2中水回用方式
城市可根据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小和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回用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①选择式回用方式,即在污水处理厂周围的一些居民区铺设管道,实行分质供水回用;②分区回用方式,即根据城市状况,分区实行污水再生利用;③全城回用方式,即全城铺设中水管道,适用于新建城市和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城镇。
2、中水回用的常规工艺
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工作必须在大量资料调研和系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慎重进行,如果中水处理工艺标准选择过高,会增加中水处理设施的初期投资、运行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导致中水处理成本和中水用户的负担费用增加;但如果中水处理工艺标准选择过低,会使中水水质不能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影响中水的正常使用。
国内中水处理基本工艺有:二级处理→消毒;二级处理后→砂过滤→消毒;二级处理→混凝→沉淀(澄清、气浮)→砂过滤→消毒;二级处理→微孔过滤→消毒。
中水的处理工艺首先取决于对中水水质的要求,参照国外经验,中水用于城市杂用水时应分为非限制性接触与限制性接触2种用水,在中水使用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再生水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但在某些场所不可避免地确实存在着发生与人体接触的机会,把其中可能会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定为非限制性接触再生水,而不可能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定为限制性接触再生水。非限制性接触的含义并不是鼓励人们让再生水与人体接触,而是在确定再生水水质时要考虑到再生水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可能,而制定更安全的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