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自去年相关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ppp热潮。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5月31日,全国共发布ppp项目8644个,总投资需求约10.4万亿元。然而,截至4月,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落地率仅有21.7%,出现落地难的现象。在ppp热潮之下,水务行业如何迎接历史机遇?城市水资源“联姻”ppp,怎样才能携手共进?
对此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龙隆指出,水资源ppp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p”,即partnership(合作)。水是特殊产品,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政府必须提供基础的保障,从经营管理上说水务往往是自然垄断,因为单个城市不可能有几套水务管网,同时难以产生超额利润。
引入ppp模式后,则需要考虑资本收益和合作的稳定,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这种“联姻”必须处理好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合约的稳定性。
第三批ppp项目密集落地
近期,财政部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要在7月25日之前提交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并于7月底之前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和项目评审工作方案。
与前两批示范项目不同,第三批筛选工作由财政部与相关行业部委横向联合开展,是从财政部示范到全国示范的升级。第三批示范项目申报筛选要求注重与我国“十三五”期间重大问题、重点项目有机衔接,更加突出创新和带动示范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方密集推进的ppp项目中,水资源项目的热度明显升温。“目前各地ppp项目50%以上与水务相关,其操作模式日趋成熟。”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董事长邹徐文说。
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表示,各地推出水资源ppp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引进ppp模式能够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不过目前的情况是,水资源ppp项目发布量大,但落地难。阻碍水资源ppp项目落地实施有多方面原因,诚如项目本身回报率微薄、项目边界不清晰、中介机构经验不足、风险承担不合理、政策不统一等。
如何让民间资本敢投资
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显示,2016年3月末污水处理、供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项目总数是1372个,约占项目总数的17.77%。相比1月份,污水处理项目新增647个,污水处理新增投资额达11557亿元。
“这么大的治理需求,仅靠财政的投入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撬动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实现水务领域产品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巡视员孟春说。不过,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巡视员张丽娜指出,目前财政部项目库里涉水方面的项目达到1400多个,但相关的试点才启动12个。
与传统的政府投资行为相比,ppp项目从偏建设、偏工程转向重绩效、重服务从单一的项目延伸到综合治理项目包。流域治理项目综合业务强、河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内容,恰好对接了ppp模式,给具备资本、技术、资源整合能力的众多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孟春建议,在ppp领域中规范的推广运用中,应注意四项研究:
-
研究建立水务ppp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约束机制,特别注重建立利益相关方的项目协调和约束机制;
-
研究推进水务ppp模式中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研究推进水务ppp当中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尽早实现公众参与有法可依;
-
研究加强水务服务行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保障水务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深入研究探索第三方监管机制。
ppp带来的行业变革
订单大而难:ppp模式的出现将使行业未来的订单体量向大型化和难度化转变,上市公司中碧水源、兴源环境、维尔利、科融环境等环保公司均承接十亿级别、甚至百亿级别的ppp订单。此外,订单将从原来点源式的订单向区域性订单发展,治理难度将增大,对企业的技术层面要求更高。
roe下降:本质上来看项目回报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回报率不同的项目打包发出,企业进行项目挑选的难度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也受益于项目整体体量的增加,所承接的项目金额显著增大。
技术难度大:打包推出的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供一揽子的凯时娱乐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技术平台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速行业洗牌:随着模式变化、监管加严、要求提升等的变化,行业小而乱的局面将逐渐改变,并购重组增加,行业洗牌加剧。(来源:中国环保在线)